CCUS作为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深度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减排技术,是难减排行业深度脱碳的可行技术方案和未来支撑碳循环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其发展进程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
“我国CCUS正逐渐从技术探索走向产业化发展前期,并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在日前召开的“CCUS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标准质量总监、副秘书长周丽玮表示,CCUS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兜底”技术。通过建设CCUS产业集群,不同行业可共享运输与封存等基础设施,构建跨行业、长流程的一体化产业链,是CCUS技术演进的必然方向。
集群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近期发布《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将“双碳”目标下CCUS的角色定位,从战略储备技术提升为碳中和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CCUS技术体系拓展为捕集、运输、利用、封存、集成优化五大类,对CCUS各环节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评估。“路线图显示,CCUS技术正从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集群化、商业化应用。到2060年,我国CCUS减排需求巨大,该技术将在能源系统转型、工业深度脱碳和负排放领域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彭雪婷介绍。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工业项目主任潘支明持类似观点。他认为,由于水泥行业碳排放源分散、碳源与封存地匹配度低、运输与封存技术基础薄弱,行业自身难以独立完成集捕集、运输、封存于一体的全流程项目建设。因此,对水泥行业而言,CCUS的集群化发展是高性价比的“搭车”机遇。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对我国水泥行业CCUS技术发展的相关研究,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水泥行业需依靠CCUS实现一半的减排量。业内认为,到2060年,水泥行业需通过CCUS减排上亿吨二氧化碳。然而,目前我国水泥行业CCUS的规划与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已建和在建项目的碳捕集能力仅约每年50万吨。“为加快推进项目布局,扩大碳捕集规模,水泥行业必须依托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潘支明呼吁。
国际上,集群化同样是CCUS发展趋势。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碳干线”集群项目为例,据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低碳高级主管王紫唯介绍,该项目通过构建区域性、共享的二氧化碳运输与封存基础设施,有效带动周边更多碳排放源开展CCUS项目,逐步形成集群化发展模式,促进了区域高碳行业的协同减排。
成本偏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已有的CCUS项目降碳效果究竟如何?
华润建材科技首席专家陶从喜介绍,华润水泥(封开)年产10万吨碳利用项目作为水泥行业首个全链条CCUS示范项目,采用二氧化碳原位自富集工艺,并耦合富氧燃烧技术,可将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显著提高至85%以上,有效降低单位二氧化碳捕集能耗,降低捕集成本。“不过,目前水泥行业开展CCUS的最大挑战仍是建设成本高、收益不足,需要政策引导和系统部署规划的驱动。”陶从喜强调。
事实上,成本偏高长期以来让很多企业对投资建设CCUS项目“望而却步”。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影响CCUS发展进程的关键难点。
“降低 CCUS 成本需要‘双向发力’:一方面,要持续降低二氧化碳捕集环节的前端成本;另一方面,承担运输和封存的企业也应加快技术研发与迭代,不断压缩后端成本。”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CCUS项目部副经理周亮建议。
在规模化与集群化发展趋势下,CCUS产业集群的管网规划与碳源筛选问题重要性愈发凸显。与会专家指出,受当前CCUS成本偏高的影响,管网规划和建设阶段优先考虑捕集成本较低的高浓度碳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行业的低浓度碳源将被排除。在具体的管网设计过程中,规划单位通常会系统统筹区域内多行业的潜在碳源,包括燃煤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重点排放行业,并在沿线预留多个阀室。距离封存地点较近、具备接入条件的碳源,未来均可通过这些阀室实现灵活并网输送。
成熟科学的方法学是CCUS纳入碳市场前提
为推动CCUS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助力降碳的作用,近年来,将CCUS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呼声高涨。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我国虽在CCUS工程示范方面走在国际前列,但在碳减排方法学的开发进度上相对滞后,而成熟、科学的方法学是CCUS纳入碳市场的前提。
对此,与会专家呼吁,应及时总结已投运的各类CCUS项目经验,充分利用捕集、运输、封存等各环节积累的真实数据,加快相关碳减排方法学的研发。未来,仅依靠不断重复的工程示范已难以支撑下一阶段CCUS的商业化发展,必须加快建立科学、准确的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为CCUS项目在碳市场中的价值确认和交易奠定基础。
与会专家对方法学的开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兼顾技术的前瞻性与核算的有效性,鼓励创新,但必须以最有效、最谨慎的原则核算减碳量,确保每一吨碳信用都真实可靠;二是项目的短期性与封存的长期性需要统一,项目通常运行三四十年,而封存可能持续百年乃至千年,因此方法学必须要架起“时间的桥梁”,覆盖全生命周期;三是系统的复杂性与规则的明确性需要协调。CCUS涉及能源、工业、地质、运输等多个系统,方法学必须在复杂的系统中划定清晰的边界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