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稳煤、优电、增气、上新,锚定2025“转型出雏形”

发布时间: 2021-03-12 19:40:28   作者:   来源: 中国能源网

2020年底,山西省委在其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用“三个五年”时间分步走,实现到2025年转型出雏形、2030年基本实现转型、到2035年实现全面转型,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设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则是该省2025年转型出雏形的重要体现。为此,山西省提出了实施“稳煤、优电、增气、上新”八字方针,建设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奋斗目标,以期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能源支撑。

2021年作为山西省“十四五”能源转型出雏形的开局之年,也是该省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关键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山西能源领域的改革发展如何开好头,今年全省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什么?为此,近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能源局局长苗还利。

 

“八字方针”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起好步

 

“我省提出到2025年转型出雏形,一个主要的体现是基本形成绿色能源供应体系。今年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着力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谈及上述话题,苗还利脱口而出:“今年我们要锚定‘转型出雏形’这一目标,坚持‘稳煤、优电、增气、上新’八字方针,奋力推进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起好步、开好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八字方针落实要求山西省围绕煤矿绿色智能开采、煤层气增储上产、电力市场化改革、新能源消纳等重点领域制定解决问题、务实管用的工作措施。

为此,2021年,山西省将全面推进八个体系建设,包括:煤炭绿色智能开发体系、电力市场体系、非常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绿色清洁能源体系、能源节约高效利用体系、技术引领体系、能源开放发展体系、党建规范化体系等。

 image.png

 

建设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继续做好“压舱石”

 

所谓“稳煤”,就是要发挥好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做好煤矿“加减法”,促进产供衔接平衡,煤炭产量稳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构建“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煤炭工业体系。这是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任务,也是山西建设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的重点举措。

2019年起,山西省本着“先行先试、标杆示范引领”的原则,开展煤矸石返井、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示范,选定10座省级试点煤矿建设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目前全部完成了试点任务。部分项目绿色开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该省亦市级层面部署了45座绿色开采试点,探索适应不同条件的绿色开采技术工艺,为全省推广应用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探索、积累经验。

 

全力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培育新动能

 

所谓“优电”,即指推进煤电项目优化升级、完善电网建设,以及深化电力市场化建设,全力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

作为国家确定的八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省份之一,山西自20181227日在国网区域内率先启动电力现货市场模拟试运行以来,完成了5次共61天结算试运行,试运行次数全国最多,试运行总天数全国最长,初步建立了可长周期结算试运行的现货市场,现货政策和配套规则的合理性初步得到了验证。

“前不久召开的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全力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致力于向现货市场交易常态化过渡。目前我们正在针对问题加紧组织市场规则修订,完善技术支持系统,为开展更长周期的试运行奠定基础。”苗还利说。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和推广“电动汽车+新能源”协同互动试点,也是山西省2021年标志性、牵引性重大改革事项之一。

据苗还利介绍,其目的就是要建立“源荷互动”机制,引导售电公司向负荷聚合商发展,推动在现货市场模式下源荷实时互动,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扩大新能源消纳能力,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为山西转型发展培育新动能。

image.png

 

将煤炭优势转换为电力优势,助推产业升级

 

山西省于年初审议通过的《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优势转换战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电力产业作为山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被视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助推产业升级,将山西的煤炭优势转换为电力优势、电力优势转换成电价优势,是该省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山西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再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不二选择。

为此,2020年山西省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电价机制实施方案》,通过推进煤电一体化、应用低价劣质煤、发展坑口电厂、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等改革举措,大幅降低发电成本,进一步激发发电侧市场竞争活力,通过电力市场实现传统电力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方案出台以后,我省已经先后完成了12批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交易,达到了预期目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进一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政策落地生效。其中包括,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交易组织程序,好售电公司市场服务跟踪和督导工作,确保政策红利全部向用户传导,定期组织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落实情况分析研判,通过“一对一”精准服务,助力新兴产业企业优化用电方式,降低终端用电成本。”苗还利说。

 

多措并举,力争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升至40%

 

当前,推动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发展已成为全球能源行业的共识。对山西而言,兑现“30·60”双碳目标,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占比可谓是重中之重。

总结目前山西省能源转型发展成效,有一组数据非常抢眼。即,截至202012月底,山西省发电总装机容量1038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34.38%。近5年来,山西风电、光伏装机年均增长24.16%63.22%2020年底,光伏领跑基地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现如今,山西省又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0%的发展目标。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是我省能源低碳转型的核心。”苗还利直言,“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实施集中与分散开发并举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光伏与建筑、交通、农业、林业等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建设灵活、高效、源网荷互相协调发展电力系统,实现清洁电力大规模消纳。

其中包括,率先在可再生能源项目布局较为集中、送出需求较为迫切以及负荷中心区域,开展“可再生能源+储能”试点示范;推进“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智慧能源试点建设,以及鼓励建设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综合电力供应基地等。 

 

“一区一策”,今年非常规气产量增幅目标近半

 

八字方针工作中,还有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增气”。今年的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要力争达到120亿立方米,相较于2020年的81.46亿立方米,增幅超过47%

长期以来,由于能源禀赋条件的限制,山西省在能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煤炭能源的高度依赖。苗还利指出,所谓“增气”为的是逐步实现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的转型,“这是我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

“今年,我省要实施‘一区一策’方针,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根据不同区块的资源条件和勘探程度,遵循’煤层气开发区稳步上产、致密气开发区快速上产、已探明未动用区加快建产、新出让区块尽早试采见气‘的路线图,推动非常规天然气规模化开发,为全省天然气消费提供资源基础。”苗还利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