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众泰煤焦化20万吨/年甲醇项目现场,前来采购甲醇的车辆络绎不绝。自4月份以来,该公司甲醇装置实现满负荷运行,平均日产量达到600吨。
春风十里,不及如你。作为自治区“十三五”重点项目之一,又是目前南疆区域唯一的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企业,该项目备受地方政府和两级公司关注,该项目投产运行意义非凡,这一路走来,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水。
艰难困苦无畏惧
按照设计,甲醇项目每年可生产甲醇20万吨,消耗焦炉富余煤气4.32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减排量3.95万吨,既能从根本上解决焦炉煤气放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又能为公司增添新的利润增长点,早一刻建成投产对于集团公司、新疆公司和众泰煤焦化而言都非常重要。
然而,好事多磨。2019年3月项目正式复工后,先后遭遇新疆两轮疫情,受此影响导致空分等重要装置交货严重滞后、部分项目试车节点延期,还有冬季天气对试车不利、春节期间施工及厂家技术人员组织困难,不利因素接踵而来。
但是,大家始终明白重任在肩、担当在行,一批又一批参建者主动发扬不怕困难、敢啃硬骨头的作风,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与时间赛跑,与恶劣环境作斗争,争分夺秒抢工期、抓建设。
甲醇项目生产科副科长薛洪涛是较早入驻项目的人员之一,至今他还记得2019年10月第一次来到甲醇项目,满目之下除了一些刚刚竖起的主要装置框架外,到处都是旷野,连办公区域都还没有交付使用,一眼望不尽的是戈壁滩,刮起稍大一点的风就是沙尘。
由于工地上没有饮用水,项目职工每天只能自备一个5升容量的水壶,从一公里外的生活区带水上班,这是他们一天的饮用水。而当施工进入关键时期,加班加点成为常态,错过了班车和饭点更是家常便饭,大家就只能靠啃方便面充饥。
除此之外,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遇到轮值时间,值班人员白天早早得从宿舍带上被褥,夜间在施工现场随便找个背风的角落就能将就一宿。面对这样的困难,大家只是一笑而过,甚至有人打趣说“就当体验一下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了”。
就这样,项目全体参建人员抓住疫情复工后的施工黄金季节,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实行两班倒连续作业,每天延长施工时间;投入充足人力、资金、物资,确保进度、安全、质量齐头并进;组织开展“大干一百天”冲刺攻坚活动,许多人主动放弃探亲假,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把疫情影响的工期抢了回来。
万众一心保安全
2020年9月13日,这已经是转化车间技术员杨嘉第7次爬上20余米高的脱油脱萘器,从顶层爬下来后,他感觉腿肚子一阵发软,汗水已经打湿脊背。
“三台脱油脱萘器上部焦炭已经全部装填合格,总包方已经确认签字,接下来你一定要监督施工人员暂时将上部人孔门封闭,以免雨水进入罐内污染填充物。”顾不上休息,杨嘉急匆匆向值班人员胡江涛交代道。
按照工程进度安排,2020年9月上旬,施工单位全面铺开对转化车间13个罐体的内部物料的装填。为确保装填质量,甲醇项目抽调两名人员每天对装填细节进行监督把关,一旦发现装填不合格的部分,必须扒出来重装。
“13个需要装填的设备罐体结构和内部填充物各有不同,而且对填充质量要求非常苛刻,我们就算多爬几趟梯子,也一定要把关好每个环节,避免返工误事。”杨嘉告诉笔者。
在一次检查中,甲醇项目安环科副科长郭杰发现一名施工人员在进行管线焊接时,电机的接地线只是随意地挂在管道上,并没有进行紧固。于是,他停下脚步,要求施工人员暂停作业,并耐心解释。谁知,那名施工人员漫不经心的说:“我们之前都是这样挂的,也从来都没有出过事,你就别吓唬人,耽误工期老板会扣工资的……”
看施工人员不予理睬,郭杰又从兜里拿出手机,在网上找到几个因为焊机接地不牢而引发的事故案例,施工人员这才意识到错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接地线如此重要,下一次我一定不会马马虎虎了……”
为确保项目施工安全,甲醇项目实行分组监护,采用人盯人的方式严防死守,同时也带动一大批职工群众参与到查隐患、保安全的队伍中来,先后发现并制止各类违章作业近500项,而像“蒸汽进出口管线装反”这一类影响试车和生产的问题,也在严格的“三查四定”中一个个被揪出来。
众志成城破坚冰
随着项目施工进入尾声,单机试车和系统联动试车也逐步进入高潮。即便是双节期间,开车现场仍然是一番火热的劳动景象。
作为甲醇项目转化车间副主任,王修己深知试车任务艰巨,由于项目装置大都是新设备、新工艺,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为弄通转化工艺技术,王修己白天与大家一同到实习工厂摸爬设备,了解工作原理;下班后,又扒着资料,对照查现场工艺差异之处,仅他记下的学习笔记和随手画下的工艺草图就不下3大本。
2020年11月23日,甲醇项目正式引入焦炉气,转化车间作为项目首站,王修己坚持每天参加项目试车碰头会,发现并解决试车工作中的难题。试车紧要关头,他干脆连续几天几夜吃住在现场,坐镇指挥。无论是压缩机试车还是35吨锅炉点火煮炉,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控,遇到问题亲自排查。试车前几天,王修己每天仅睡2-4小时,实在困的受不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直到项目试车成功。
其实,项目建设过程中,像王修己这样的还有很多,大家齐心协力,所向披靡。
进入12月份,新疆的冬季格外寒冷,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二十多度,由于燃料气中含有水份,在寒冷天气下极易造成调节阀冻堵,装置开车难度加大。
为确保蒸汽锅炉等主要设备运行正常,试车期间,岗位职工裹着大棉衣坚守在现场,随时用蒸汽管线对每个有可能出现冻堵的调节阀进行不间断吹扫,技术人员对伴热管线、外排水管线等展开“地毯式”排查,手试温度和振动,耳听声音变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又冷又困,实在受不了就站起来跺跺脚、拍拍腿,不敢打盹马虎。”在一个个寒冷的冬夜,大家就是这么熬过来的。
熬过去了就是胜利。今年1月初,甲醇装置开车方案、进度网络图和开车节点表编制完成,并邀请开车专家和总包工程师对操作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根据项目施工情况,分批组织开展单机试车,最终,单试一个,成功一个。
春风吹开花千树,步履铿锵踏歌行。
3月3日,甲醇项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顺利产出合格甲醇。
4月9日,甲醇产品实现首单销售,目前,产品已远销青海、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