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 张虹: 电力大省云南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发布时间: 2022-04-06 00:00:33   作者:   来源: 新华财经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8%;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总量的35%,是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单一行业。可以说,要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云南是我国电力大省、也是清洁能源大省,装机中近90%为清洁能源。为当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如何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记者专访了南方电网云南公司副总经理张虹。

记者:云南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有哪些条件和优势?

张虹:经过多年发展,云南省已建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电力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全省电源总装机容量1.06亿千瓦,以水电和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超过9000万千瓦、占比达86%,2021年清洁能源发电量3310亿千瓦时、占比达88%,具有在全国率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一是云南省具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资源优势。云南省可再生能源资源得天独厚,其中,水电远景规划装机达1.3亿千瓦,居全国第2位;风电、光伏远景可开发容量1.5亿千瓦以上,已开发容量仅约1300万千瓦,具备加快新能源开发建设、推动电源结构向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转变的条件。从消纳能力来看,云南已培育形成省内、省外、国外三个优质市场,具备广阔的清洁能源消纳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云南水电装机规模大,可很好地弥补新能源出力波动,有利于新能源大规模充分消纳。预计到2025年、2030年,云南新能源发电量将超过20%和30%,出力将长时间超过40%和50%。

二是云南省具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区位优势。从省间来看,云南西电东送起步早、发展快,已形成了云电送粤、云电送桂、云电送琼、云贵水火互济的西电东送格局,自1993年以来累计送电超过1.2万亿千瓦时,年送电能力达4215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年送电量突破1400亿千瓦时,有力实现了云南绿色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从跨境来看,云南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电网是国内率先“走出去”的电网企业,目前已实现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电网的互联互通。且当前,南方电网正大力推进中老500千伏联网、中缅高电压等级联网项目建设,后续清洁能源跨境资源配置、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

三是云南省具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优势。云南电网是世界上技术先进、特性复杂、电力绿色的异步送端大电网之一,复杂大电网驾驭能力要求高。多年来,云南电网既要保证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又要努力实现清洁能源足额消纳,积累了大量新能源并网、消纳、运行调控等先进经验,各项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四是云南省具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改革优势。2014年以来,云南省率先在电力领域推行市场化改革,省委省政府、南方电网公司领导亲力亲为,突破关键环节,动真格、真改革。云南电网公司结合地域及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按照“搭平台、建机制、稳市场、促共赢”的思路全力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经过7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发挥,为探索建设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市场机制,积累了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到云南组织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介电力市场建设经验。

总而言之,云南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技术力量雄厚、体制机制健全,有基础、有经验、有能力加快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云南力量。

记者:云南电网公司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有哪些?

张虹:立足国家、云南省及南方电网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我们初步考虑围绕以下目标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是新能源电源成为云南省主体电源。预计2025年、2030年、2060年云南省新能源电源装机将分别达到6000万千瓦、1.1亿千瓦、1.5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20%、30%、40%,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成为云南省第一大电源,初步确立新能源电源主体地位;2060年云南省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力输出基地。二是新能源实现基本全额消纳。2020年,云南省新能源消纳率约为99%。未来通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资源调节能力和电网大平台作用,确保云南新能源消纳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三是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不断提升。通过深化开展电能替代业务,推动2025年、2030年、2060年云南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32%、38%、60%以上。

记者:云南电网公司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哪些举措?

张虹:一是持续大力支持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源建设。全力推动新能源发展,到2025年、2030年,分别具备支撑新能源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10000万千瓦以上的接入消纳能力,确立新能源在云南电源中的主体地位。全力做好规划新能源并网服务及配套接网工程建设,主动服务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做到“应接尽接、合理消纳”。

二是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数字电网。持续优化和完善主网网架,进一步提升跨区域的资源调配能力。开展主动柔性配电网研究与示范,提升极端状态下重要用户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满足海量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接入需求。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体系,解决新能源运行及消纳问题,确保电网安全稳定。打造坚强的数字技术平台,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深化企业运营数字化能力建设,强化电网设备数字化运营能力,推进云南特色的数字化转型。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抓好重大技术攻关。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抓紧推进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加强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和示范建设。强化技术攻关力量,组建专业技术攻关团队,培养一批新型电力系统高层次人才。

四是突出绿电价值,支持电碳经济发展。构建多元电碳耦合支撑技术体系,通过电碳模型和碳足迹追踪,实现碳排放全过程数据实时监控。研究绿证、碳交易机制及其与电力市场的耦合方式,有序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碳排放市场、绿电证书等交易,推动绿电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从经济上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率先实现电碳市场耦合。

五是积极推动调节性资源建设和需求侧管理。研究适应云南特点的灵活性资源发展技术路线,研究制定新型储能配置标准,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两江干流水电业主开展水电扩机前期工作,开展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有力保障新能源消纳利用率在95%以上。完善有序用电机制,严格控制“双高”。深度挖掘需求响应资源,到2030年,实现全网削减5%以上的尖峰负荷。